Archive

Archive for the ‘蓮麻坑’ Category

仿國父家鄉大宅建造

December 8th, 2021 admin No comments

《客「家」尋源》之二|葉定仕故居存客家傳奇
2021-12-06
原文刊《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84219/即時-港聞-客-家-尋源-之二-葉定仕故居存客家傳奇-仿國父家鄉大宅建造

Categories: 新聞, 葉定仕故居, 蓮麻坑 Tags:

己亥豬年春節聯歡

February 17th, 2019 perry No comments

二零一九年二月十七日(星期日)
農曆己亥豬年正月十三

Categories: 蓮麻坑 Tags:

慶賀村長連任

February 9th, 2019 perry No comments

非常感謝村民及鄉親們敬送花牌祝賀我們三位村長連任,我們會繼續誠心誠意為大家服務,萬分感謝!!!

Categories: 蓮麻坑 Tags:

紅花嶺最快今年定為郊野公園

May 20th, 2018 perry No comments

2018年 05月 20日 07:06 香港商報

村民促保育紅花寨遺跡

政府正籌備將新界北區紅花嶺指定為郊野公園,最快今年宣佈落實,在其約500公頃的茫茫山嶺上,除了自然生態,還隱藏相信極具人文歷史價值的地方:紅花寨。據曾初步考察過的民間研究者及蓮麻坑村民表示,該寨應是數百年前的反清復明基地,現場仍留下疑似營房、糧倉、戰壕等遺跡。記者最近跟隨他們探察,更有新發現,在懸崖邊有第二條估計作瞭望之用的坑道,他們都期望政府做好保育工作,以免郊野公園成立後遺跡遭受破壞。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遭清官帶兵剿滅潰散

蓮麻坑背靠的大片綠地就是未來的紅花嶺郊野公園所在地,市民將可在規劃好的山嶺地帶遊走,領略自然風光。而蓮麻坑村民從小就接觸紅花嶺,並知悉一個沒有文字紀錄,流傳世代的事件,山上有紅花寨,住有反清復明官兵,但後來卻變質成為山賊。

該村村代表葉華清表示,聽祖先流傳下來的說法,紅花寨的人,就是明末清初一批反清復明者,因此山寨是好老的遺跡,其歷史較蓮麻坑還悠久,該村在400年前,只有零散數戶人家。他說,村中父老曾向他憶述,近百年前,每年正月十五在風水塘前關帝廟,會擺放茶粿、米通、花生、年糕等雜糧,大家進行聚會分享儀式,以紀念紅花會。由此可推論,在地理上接近紅花寨的蓮麻坑村,有村民曾加盟他們絕不意外。葉華清續說,該批反清復明者後來淪為山賊,搶奪由蓮塘抬轎經山路往沙頭角的新娘,而該新娘正是官家之女,清官知道後大怒,帶兵剿滅,紅花寨賊離巢潰散,自此成荒寨。至於紅花嶺山名由來,有兩層意思,一是因紅花會而來,二是春天時分長滿紅杜鵑,令山頭都一片紅色。

須讓更多人瞭解其價值

經過數百年時光,紅花寨早塌垮,被草樹掩埋,無人知曉它在哪裡,但村民葉玉安多年前發現它的正確位置(詳見配稿)。數年前,適值撰寫村志,主編者香港史專家劉蜀永及文史工作者蘇萬興與村民到現場探究數次,並曾作淺層考究,發現有幾樣遺跡,估計是營房、糧倉、廚房及戰壕坑道,這些資料已寫進村志中,但圖片及文字都很少,難以窺全貌。

但紅花嶺成為郊野公園後必招徠很多遊人,村民覺得有必要令多些人瞭解它的歷史價值;原來香港有個地方成為「還我漢江山,誓將滿奴滅」的反清復明基地。

紅花寨偏離行山徑藏山坳

5月1日勞動節,艷陽高照,記者跟隨葉華清、另一名村長葉長風、葉玉安及蘇萬興,向紅花寨進發。車輛從坪輋五洲路轉入禾徑山路,再轉入一條單程石屎路,這路是往海拔489米的紅花嶺,但車路大約到海拔400米就沒有了,只能行山路,落車處有一個發射站,行一小段路見另一個發射站,再向前行見紅花嶺,在村民帶領下,續沿山徑走,到了一山坳,前方是海拔492米的紅花寨山,翻過後到麻雀嶺落沙頭角,這是一條甚受遊人歡迎的行山路線,但紅花寨偏離行山徑,隱藏在山坳內。

據他們解釋,這地方成為反清復明者屯駐之地,在地理上是好位置,它東臨沙頭角海,有什麼風吹草動,可走落沙頭角,循水路逃走,西北面可走到蓮麻坑、蓮塘、打鼓嶺,亦可向南走到粉嶺、上水,其所在地是一個山窩,地勢較平坦,可種植花生、蘿蔔、番薯等為生。

紅花寨的遺跡此際已被長草遮掩,葉玉安作先頭部隊,拿著割草機將一些遺跡包括疑似營房、糧倉、水池及通往坑道山路的草清除。清除雜草後的營房,是方形遺址,四周以石塊砌成,中間是平整土地面。疑似糧倉遺址是圓形,只剩下約一米高的圈圍石塊,西邊有一缺口,想是當年運糧食之進口。水池也是大約圓形狀,附近有小溪,但已被草樹及石頭占據,間現小水湲。通往坑道的山路不算陡峭,行了2分鐘便到山頂邊,葉華清等人突然往下走,進入一條坑道內,他們走了20多米便是盡頭,這溝深約一米,闊約0.7米,兩端是闊一點的圓形土坑,這條疑似是戰壕的遺址,居高臨下,可下望沙頭角海及周邊村落,有瞭望、遮罩之用。

底可挖出更多東西考究

當記者正化身紅花寨兵,在坑道邊眺望沙頭角海之際,幾名葉氏村民走落兩三米的懸崖邊探察,未幾發現那裡有一條相信又是用作瞭望台的第二條坑道,可繞道山丘後面。

蘇萬興表示,料不到這次再探訪有新發現,從現時的紅花寨遺跡看,坑道是人造的簡單工事,暫時已發現有兩條,相信駐守者達百人,而營房可能不只一個,無論營房、糧倉等,有待當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前來看看,嘗試挖掘,可能會挖出更多東西來考究。葉華清則希望政府重視遺跡,在開辟成郊野公園前,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被破壞。

遊紅花寨廿次為村志盡心盡力

紅花寨遺跡得以曝光,熱心村務、曾出任村代表的葉玉安是關鍵人物,他當天單是在遺跡上除草,已用了半個多小時,在通往疑似戰壕的山路上,他教大家要認住一塊石頭,走過它就是坑道,他相信從前的紅花寨兵,都是這樣從山下的營房,走上山到坑道內值班戒備。

葉玉安說,小時就聽家中長輩說過,山上面有紅花寨,有一班反清復明官兵做了山賊。他個性奔放,小時「通山走」放牛,十多歲時走到那山窩地捉草蜢、摘野果,見到一些地方好奇怪,有一堆石頭,光禿禿(那時未長草),小河並沒有乾涸,水流進石砌大池,他在池內浸水,玩個不亦樂乎!再問叔伯兄弟,指是紅花寨,他沒有進一步探究,僅每年來看一或兩次。除了兩度赴英(讀書及工作)的十多年時間,年約60歲的葉玉安,來紅花寨最少有廿次。蓮麻坑要編寫村志,他義不容辭作嚮導,帶領編寫者及村中兄弟到訪這少年時愛游之地,他願望這處地方終可被保育,對村民及市民都是好事。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香港商報實習生4

http://hk.hkcd.com/content/2018-05/20/content_3733056.htm

葉國謙太平紳士蒞臨蓮麻坑村

March 31st, 2018 perry No comments

熱烈歡迎全國人大港區代表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大紫荊勳章葉國謙太平紳士蒞臨蓮麻坑村

日期:2018年3月31日

Categories: 蓮麻坑 Tags:

客家燜豬肉齒頰留香

March 18th, 2018 perry No comments

2018年 03月 18日 06:50 香港商報

  探訪新界村落,尤其在節慶日子,吃上一道道富傳統特色的菜餚少不了,而最令筆者留下印象、齒頰留香的,非客家燜豬肉莫屬。在哪裏吃上這頓美食呢?就在新界北邊陲的蓮麻坑村,該村在農曆新年會舉行新春聯歡,今年筵開220圍,為2000名村民及嘉賓炮製700斤客家燜豬肉。

  燜豬肉是露天進行,烹煮場地就在擺設筵席的敬修學校的一角,大約中午12時,工作人員開始將一桶桶切好的豬肉件倒進多個大鐵鑊裏,鑊下的柴正在慢慢燒着,現場見有煙冒出。筆者走近鑊一會兒,即被煙熏得眼也睜不開,但幾名工作人員無懼色,繼續分配工作,其中包括主廚林炳盛。

  腩肉切件最費人力

  落力的炳哥,只是義工、也不是村裏人。他說,自己與一班義工約8年前開始幫忙,主要是場地布置、搬運物資及煮豬肉。煮豬肉其實一向由村民自己做,但因為聯歡會愈來愈受本地及海外村民歡迎,圍席由雙位數變三位數,因此要用外援。

  經過多年的實戰,炳哥燜豬肉的經驗已十分豐富,在場他是主廚,更是兩名知道調味料配方的其中一人,另一人是村民,一名燜豬肉經年的婆婆,她現在還有在場打點。

  調味配料都是尋常東西,有豆豉、薑、果皮、蒜頭及南乳,但其分量如何是秘密。村民預早在上水肉檔買足700斤豬肉,所用部位是骨腩肉。在正式落鑊燜煮前,要做一些功夫,先將豬肉用水烚一段時間,之後才切件。將大大塊腩肉切件這工序很費人力,所以十個八個義工少不得。他們亦很早到達現場。

  因應時節 配菜不同

  早已裝進紅色大膠桶內的700斤切件豬肉,須平均分配到十個鑊,即每鑊約70斤,跟住將調味料平分到各鑊,並逐鑊下兩至三塊片糖,之後加水。炳哥說,水只加到八成,不會蓋過豬肉,調味料放在中間位置,讓它慢慢滲下去。大約燜煮1小時15分,在將近收水時,加玉冰燒、老抽、蠔油及生抽。

  為燜豬肉,村民在冬天時分就已儲備乾柴,這些柴有的比大腿還粗,放進爐裏後,燒旺時火光熊熊,原來燒柴的好處是溫度夠平均,接觸鑊底的火四方八面,溫度不會太高。豬肉汁會慢慢滲出來。

  分配燜好的豬肉也費一番功夫,首先將煮好的木耳分落200多個盆作襯底,然後每盆約分配2至3斤豬肉。問炳哥為何落木耳,他解釋吃得太多,落木耳夠健康,但到春祭即清明時節,燜豬肉配菜會落鹹酸菜。

  劉國勳亦被燜豬肉迷倒

  上菜時,只聞得陣陣香氣,豬肉色澤誘人,食落夠焾、香口。而食指大動又豈止筆者,連嘉賓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也被客家燜豬肉迷倒,說到蓮麻坑除了關注村民需求,另一重點就是食柴火燜豬肉,他食完後,村民還送一盆給他呢!

  沒有鮑參翅肚,但筆者感覺很富足,與村民同場聯歡,吃得也很開懷,相信這就是此種飲食文化能繼續下去的理由。 鄭玉君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吴梓泳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8-03/18/content_3718774.htm

蓮麻坑村新春聯歡2000人參與

March 11th, 2018 perry No comments

2018年 03月 11日 09:48 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鄭玉君報道:新界北部邊陲村落蓮麻坑在戊戌狗年正月十七(3月4日)舉行新春聯歡,共約2000人參與。蓮麻坑背靠的大片綠地就是當局將來新劃的紅花嶺郊野公園所在地,出席聯歡會的鄉村賢達、政界人士都指出,該村文化、歷史、生態等素材豐富,適宜成為未來遊覽郊野公園的一部分,惜連接該村的一條小路仍屬禁區,不便市民進出。不過一段繞山邊的替代道路即將興建,估計數年後進村將暢通無阻。

  可作遊人聚集點 發展潛力大

  新春聯歡一向是蓮麻坑村的大日子,不少移居海外的村民均會在當天回來,在擺設筵席的敬修學校(已關閉)內,一起吃盆菜,品嘗即場烹煮的客家燜豬肉,還有欣賞歌星演唱、醒獅及功夫表演。大會亦設抽獎環節,當中最特別的,是由該村村民、港隊門將葉鴻輝送出的多個簽名足球。春節聯歡自十多年前復辦,愈來愈受村民歡迎,筵席數目由雙位數增至三位數,今年筵開約220圍,2000名本地和海外村民,以及各方友好參與,主要嘉賓包括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容海恩,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林金貴等。

  劉國勳在致辭時表示,蓮麻坑人才輩出,有進士、武狀元,也曾是抗日所在地,未來亦會有發展機遇,因為距村不遠的蓮塘口岸已興建得七七八八,未來與內地交流會更方便。此外,政府建議將紅花嶺劃為郊野公園,今年會宣佈落實,蓮麻坑村可作為遊人的聚集點,遊罷附近景點(如蓮麻坑礦洞、麥景陶碉堡、葉定仕故居等)後,坐小巴返回市區。但目前連接村落的一段約700米邊界巡邏路仍是禁區,平日進出不方便,他促請政府盡快解禁。

  爭取全面開放禁區

  蓮麻坑村長葉華清表示,禁區政策令到蓮麻坑村民不聊生,很多原居民往海外謀生,人數已達萬人,差不多廿年前已積極爭取開放禁區,終於盼到2016年1月4日開放,但村口前的一段700米路仍是禁區。幸經各方人士協助爭取,在蓮麻坑路東段擴闊工程(松園下至蓮麻坑)內該段700米路附近山邊,興建路段到蓮麻坑,有關環境評估工作已通過,現正進行公眾諮詢。對於紅花嶺將劃為郊野公園,葉華清說村民對此有意見,因為在幾百年前,祖先就已在該地種花生、沉香等,亦有殯葬區,他希望能與政府好好商量。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程向明

http://hk.hkcd.com/content/2018-03/11/content_3717010.htm

Categories: 新聞, 蓮麻坑 Tags:

蓮麻坑村葉氏宗親螺溪祭祖@懷先亭

March 10th, 2018 perry No comments

日期:二零一八年三月五、六日
地點:陸河縣螺溪鎮

為緬懷祖德、彰顯先輩,於二零零一年辛巳季冬,爰將以往散葬揭西五雲各地祖墳遷葬本墓亭,俾妥先靈,且便後裔奉祀。籌建資金由旅居海內外裔孫樂捐,其芳名與金額詳見新田參將府葉公丙一祠所勒石碑。

祝願:房房熾盛!代代昌榮!瓜瓞绵绵!福有攸歸!

眾大房裔孫吉立

蓮麻坑村葉氏宗親螺溪祭祖@葉公祠

March 10th, 2018 perry No comments

日期:二零一八年三月五、六日
地點:陸河縣螺溪鎮

葉公上祖創業惟艱,梅實公從南雄珠璣里(巷),先遷潮州鳳凰山下,又遷長樂琴江都,再遷海豐縣(今陸河縣)螺溪,奠基石階前(即竹圍村),成為始祖。

梅實公五世孫,兄弟五人,分三祠,其中丙一仲瑄公、丙四仲惠公分得石階前建祠,故名"瑄惠堂"。

#葉公祠 #梅實公 #陸河縣 #螺溪鎮

蓮麻坑村葉氏宗親螺溪祭祖@梅實公祠

March 10th, 2018 perry No comments

日期:二零一八年三月五、六日
地點:陸河縣螺溪鎮

葉氏八十五世祖葉大經,宋朝汴梁人,寶慶四年(1228年)進士,咸淳年間升任閩制置使。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大舉南下,葉大經憤恨成疾,以病免官並遷梅州,為葉氏廣東始祖。

葉大經生四子:明道、明理、明倫、明德,為入粵二世祖。蓮麻坑葉氏為葉明倫後裔。

明倫生懷本,懷本生盛孚,盛孚生應龍,應龍生清,清生顯祖,顯祖生世蘊,世蘊生梅實。葉梅實為入粵九世祖,字汝榮, 原在長樂縣(今五華縣)同二兄葉梅明共建基業,後因長兄葉梅友在陸豐縣(今陸河縣)立業,葉梅實因而遷今汕尾海豐螺溪再創田宅。

#葉大經 #葉明倫 #梅實公 #陸河縣 #螺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