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歲末,香港葉定仕故居修復
【星洲日報】 2012-01-07
http://opinions.sinchew-i.com/published/date/20120107/22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最後兩天,12月30日,香港新界打鼓嶺蓮麻坑村,剛修復的葉定仕故居前,豎起一尊孫中山銅像,為辛亥百年紀念,劃上亮麗句號。這是香港新界圍村唯一一座孫中山銅像。
香港孕育了孫中山革命思想,孫中山選擇香港為起義基地。這座孫中山銅像,是由蓮麻坑村民集資鑄造的。人們知之甚少的是,毗鄰廣東省深圳的打鼓嶺、沙頭角的蓮麻坑村,有一幢葉定仕故居。葉定仕,同盟會暹羅(泰國)分會會長,竭盡全力支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
蓮麻坑村地處香港與深圳之間邊境禁區,香港人需持政府警務處特批的通行證進入。12月30日,從粉嶺乘車,沿著邊境兩道鐵絲網中間穿越,十多分鐘便抵達被稱為“世外桃園”的蓮麻坑村。這一天,孫中山銅像揭幕暨葉定仕故居重修開放慶典,素來寧靜的蓮麻坑村,四五百嘉賓,近百原居民,人潮鼎沸,擊鼓舞獅,盆菜飄香。
空置40年的葉定仕故居,埋藏著百年前辛亥革命一段可歌可泣血淚史。79歲的葉瑞山是葉定仕三子。他介紹說,葉定仕生於1879年,家境貧寒。1895年16歲,葉定仕被“賣豬仔”到暹羅謀生,初為裁縫學徒,後開辦服裝廠,因工作勤奮、手工嫺熟,深受皇室賞識。暹羅公主更對葉氏萌生愛意,1905年倆人成婚。葉深得軍方信任,承包暹羅軍隊服裝生產,得以累積財富,成為僑領。
孫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會,葉定仕和一批華僑毅然追隨孫中山革命。1907年,同盟會暹羅分會成立,葉定仕成為首批會員,不久出任會長。葉慷慨捐助革命經費,暹羅和越南華僑為孫中山革命共捐款近9萬銖,居各地捐款之首,葉佔其中三分一。葉更派出300多人參加光復兩廣的工作。葉定仕在廣州組織北江民團討伐袁軍,1915年倒袁運動失敗,葉遭粵督通緝,返回蓮麻坑村故居,因前妻去世,遂與深圳草鋪村梁嬌完婚。
葉瑞山說,1916年葉定仕攜妻女回暹羅。經10年辛勤勞作,在也拉地區開墾4萬平方米土地,暹羅政變,實行君主立憲,不久排華。當地土壩要強佔葉定仕開墾的土地,暹羅王力勸他去政府任職以保留土地,頗具強烈愛國心的葉定仕不願做外國官員,謝絕暹羅王善意,買棹返鄉,開墾的土地失去了。抗戰爆發,香港淪陷,身在蓮麻坑的葉定仕早已為救國圖強而傾家蕩產,貧病交加,1943年,64歲葉定仕在故居因饑荒浮腫而悄然病故。
這座故居數十年來殘破不堪。據葉定仕孫女葉凌說,2009年11月,香港政府將之列為法定古蹟而修復。故居仿照孫中山翠亨村故居於1908年建成。天蒼蒼,野茫茫,由於史料盡毀,葉定仕的事蹟鮮為人知,港府也不聞不問。葉定仕後人為重新打開“塵封百年的歷史”,一直爭取為先父“革命元老”聲名而奔波,近年下南洋蒐集史料,赴台灣取證正名。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之際,葉定仕的形象才顯明於世。
(星洲日報/亞洲碎影‧作者:江迅‧《亞洲周刊》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