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長山古寺壬辰年盂蘭勝會
長山古寺位於沙頭角和打鼓嶺之問,由沙頭角及打鼓嶺區內七鄉鄉民於十八世紀中葉合力興建,七鄉分別是萊洞、萬屋邊、蓮麻坑、坪洋、大塘湖、禾徑山、坪輋。依據寺內鑄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的銅鐘銘文記載,原有建築名為「長生庵」;另據寺內一塊現己頗為模糊的石刻記錄,該建築物於1868年被拆卸,而現存古寺則在同一位置的正前方興建。1949年,一位名叫谷山潔的僧入住空置的長山古寺,庵堂自此成為寺院。
長山古寺位於廟徑,前原是一條古道,東連萬屋邊,西接打鼓嶺。有學者認為長山古寺是古代遺留下來的驛站,因為早年的新安縣大致分為東西兩路,西路的南頭城是縣城所在,東路則有大鵬城。由縣城南頭東往大鵬城,最方便的路徑就是經深圳,穿文錦渡,到打鼓嶺,過長山古寺,出萬屋邊,越拗下,抵沙頭角海。長山古寺正當此古道之中途。過去經沙頭角前往深圳的長途旅客,半途均喜歡在寺院歇息,因其免費供應茶水與旅客。由於廟徑是從沙頭角往深圳的必經之路,故寺院亦同時擁有軍事的重要性。
寺內有多首對聯,頗有哲理及具有滄桑感,如佛壇的對聯:「有意燒香,何須遠航南海;誠心禮佛,此處即是西天。」寺外的泥塑對聯:「長亭惜別,古道臨岐,雨笠塵襟人日日;山鳥吟春,寺公送曉,煙鐘風磬我年年。」上下聯的第一字和第五字嵌出了長山古寺四字。寺前原來的羊腸小徑己改為康莊大道,經常有貨櫃車往來穿梭。
長山古寺是兩進式的建築,建於兩層平台之上,後進比前進高出約一米。寺內主要供奉佛祖、觀音及地藏王。建築物的屋頂及大部份文物於1920年一場大火焚毀,故所收藏的古物不多,火災後迅即展開搶修。最近一次的全面復修工於1997年進行,並由民政事務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建築署監督,工程費用四百二十萬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慷慨贊助。長山古寺於1998年1月16日被列為法定古蹟。委員會為慶祝重修工程順利完成,特別在1999年1月4日於長山古寺舉行重修竣工開光典禮。
江迅‧歲末,香港葉定仕故居修復
【星洲日報】 2012-01-07
http://opinions.sinchew-i.com/published/date/20120107/22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最後兩天,12月30日,香港新界打鼓嶺蓮麻坑村,剛修復的葉定仕故居前,豎起一尊孫中山銅像,為辛亥百年紀念,劃上亮麗句號。這是香港新界圍村唯一一座孫中山銅像。
香港孕育了孫中山革命思想,孫中山選擇香港為起義基地。這座孫中山銅像,是由蓮麻坑村民集資鑄造的。人們知之甚少的是,毗鄰廣東省深圳的打鼓嶺、沙頭角的蓮麻坑村,有一幢葉定仕故居。葉定仕,同盟會暹羅(泰國)分會會長,竭盡全力支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
蓮麻坑村地處香港與深圳之間邊境禁區,香港人需持政府警務處特批的通行證進入。12月30日,從粉嶺乘車,沿著邊境兩道鐵絲網中間穿越,十多分鐘便抵達被稱為“世外桃園”的蓮麻坑村。這一天,孫中山銅像揭幕暨葉定仕故居重修開放慶典,素來寧靜的蓮麻坑村,四五百嘉賓,近百原居民,人潮鼎沸,擊鼓舞獅,盆菜飄香。
空置40年的葉定仕故居,埋藏著百年前辛亥革命一段可歌可泣血淚史。79歲的葉瑞山是葉定仕三子。他介紹說,葉定仕生於1879年,家境貧寒。1895年16歲,葉定仕被“賣豬仔”到暹羅謀生,初為裁縫學徒,後開辦服裝廠,因工作勤奮、手工嫺熟,深受皇室賞識。暹羅公主更對葉氏萌生愛意,1905年倆人成婚。葉深得軍方信任,承包暹羅軍隊服裝生產,得以累積財富,成為僑領。
孫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會,葉定仕和一批華僑毅然追隨孫中山革命。1907年,同盟會暹羅分會成立,葉定仕成為首批會員,不久出任會長。葉慷慨捐助革命經費,暹羅和越南華僑為孫中山革命共捐款近9萬銖,居各地捐款之首,葉佔其中三分一。葉更派出300多人參加光復兩廣的工作。葉定仕在廣州組織北江民團討伐袁軍,1915年倒袁運動失敗,葉遭粵督通緝,返回蓮麻坑村故居,因前妻去世,遂與深圳草鋪村梁嬌完婚。
葉瑞山說,1916年葉定仕攜妻女回暹羅。經10年辛勤勞作,在也拉地區開墾4萬平方米土地,暹羅政變,實行君主立憲,不久排華。當地土壩要強佔葉定仕開墾的土地,暹羅王力勸他去政府任職以保留土地,頗具強烈愛國心的葉定仕不願做外國官員,謝絕暹羅王善意,買棹返鄉,開墾的土地失去了。抗戰爆發,香港淪陷,身在蓮麻坑的葉定仕早已為救國圖強而傾家蕩產,貧病交加,1943年,64歲葉定仕在故居因饑荒浮腫而悄然病故。
這座故居數十年來殘破不堪。據葉定仕孫女葉凌說,2009年11月,香港政府將之列為法定古蹟而修復。故居仿照孫中山翠亨村故居於1908年建成。天蒼蒼,野茫茫,由於史料盡毀,葉定仕的事蹟鮮為人知,港府也不聞不問。葉定仕後人為重新打開“塵封百年的歷史”,一直爭取為先父“革命元老”聲名而奔波,近年下南洋蒐集史料,赴台灣取證正名。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之際,葉定仕的形象才顯明於世。
(星洲日報/亞洲碎影‧作者:江迅‧《亞洲周刊》副總編輯)
葉定仕故居(2011)復修後
第93項香港法定古蹟 沙頭角蓮麻坑村葉定仕故居
葉定仕故居曾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政府於2009年11月6曰刊憲,將葉定仕故居提升為香港法定古蹟,但相連故居的廚房及廁所未有一同列為法定古蹟。
其後古物古蹟辦事處全面復修故居,現大致完成,計劃在故居內展示葉定仕的生平事跡及貢獻。
葉定仕故居(2009)復修前
第93項香港法定古蹟 沙頭角蓮麻坑村葉定仕故居
葉定仕故居約建於一九零八年,外觀仿照孫中山先生於中山翠亨村的故居興建。葉定仕先生(一八七九年至一九四三年),又名天發,號廣新,為沙頭角蓮麻坑葉氏第八世祖。他早年到泰國當裁縫學徒,其後成立服裝廠,承包軍服生產工作。
根據泰國中華會館的資料,孫中山先生於一九零七年成立泰國中華會所(後改名為泰國中華會館),爭取海外華人對革命活動的支持,葉定仕為共同發起人及創辦人之一。其後,葉氏曾擔任暹羅同盟會會長及振興書報社社長,積極推動當地同盟會的發展及捐助革命運動。一九三六年,葉定仕偕家人重回蓮麻坑定居,一九四三年逝世。
葉定仕故居為一座三開間建築,樓高兩層,正面建有門廊,以方柱支撐上層的陽台。故居主要以青磚及木材建造,屋頂為金字瓦頂。正面入口上方飾以中式吉祥圖案壁畫,一樓陽台則有琉璃花瓶,糅合中西建築風格。